如何做好逆反期孩子的父母
對于難以管教的孩子,大多數父母都會說:“大概是叛逆期的緣故吧”,他們認為,叛逆期就像感冒一樣,一年總會出現幾次。因此,這些父母討論這都是“叛逆期所致”和討論這都是“感冒引起的”一樣,盡管不斷的抱怨,卻始終沒有對應的行動。
而在孩子方面:
“我會有這種行為,都是叛逆期的緣故,所以你們不應該這么對待我?!?/p>
對孩子的自我辯解及鄭重的要求特別待遇,父母不妨以愉快的心情,輕描淡寫的告訴他:你的叛逆期已經出現幾十次了吧,早就不足為奇了。所以啊!我們不能再給你特殊待遇了啰!”
近年來,社會上掀起一股“尊重子女主張的風潮,一時之間使得為人父母者對“叛逆期”一次相當敏感。在這種屈服,逢迎子女的時代里,孩子對父母毫不客氣的態度,的確令人印象深刻。然而,對逞一時之快而有欠缺考慮的“叛逆所說的期”而言,孩子的變現切實讓人擔心。很多父母都在心中自問,是否讓孩子就這樣走過這一期?
前面說過,這個時期,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。除此之外,是否能順利通過這一時期,對其以后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。叛逆期有如成長中的竹節,的確,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這個時期確實造成很大的變化。一般而言,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前,會出現兩次“竹節”時期。第一次變化,可稱為“第一反抗期”;第二次變化,則稱為第二“叛逆期”。所謂的第一叛逆期,大多出現在2-4歲之間;而第二叛逆期,則已青春期的中學生比較為普遍。其中,處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,只是單純的以不要,不要來拒絕雙親所說的任何事情,因此不會引起太大的重視。但反觀第二叛逆期的青少年,則難以應付的。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會讓父母不知所措;因此,所謂的叛逆期,也可以說是青春前期的代名詞。
但是,盡管有第一,第二的不同稱呼方式,也不管兩種叛逆期在年齡上的差距,我們也可在兩者之間找到共同性。
其一,過去的平衡體制,由于新能力的萌芽,一直引起變化,甚至造成混亂。因此,對叛逆期而言,我們認為既然有變化期,當然也有混亂期,便是因為這個緣故。
其二,由于新能力萌芽,自然會是獨立的要求更為激烈,同時自我主張也會趨于強硬。其中,第一叛逆期所要求的獨立,是自身及行動的自由;而第二叛逆期所要求的是全面的獨立。在這一點上,兩者有很大的不同。所以,就意義上來看,所謂的叛逆期,也可以稱之為獨立期。就我個人而言,比較偏向,獨立期的稱呼方式。
其三,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成長變化,往往感覺遲鈍,認為孩子仍和以前一樣,與自己有依存關系。但在另一方面,孩子卻急于突破對父母的依賴,希望獲得完全的獨立,因而產生了抵抗的心理。由此可知,叛逆期,乃是因依存與自立之爭,不斷對立而得名;這原本就不只是孩子的問題,同時也包含了父母方面的問題。只要父母均能一時到這個事實,那么,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。
第一.第二叛逆期的共通性固然很多,但在父母參與困難的這一點上,第二叛逆期又比第一反抗期嚴重很多。再者,這對于孩子的成長,除了 必須考慮其充實程度之外,父母慎重處理的態度,也是非常必要的。
千萬不要抱著疏忽,不在乎的態度,來面對叛逆期的子女。這也意味著,絕對不可誤以為叛逆期就像感冒一般。畢竟,是要讓孩子在叛逆期間遍體鱗傷,還是讓它成為最充實的人生階段,要看身為對手的父母所采取的處理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