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極應對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
聯網的到來讓我們家長缺乏心理準備,也讓我們猝不及防。它給我們我國的現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鮮、知識、方便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。千百年來,我國未成年人的求知模式都是以老師為主的知識傳授,這些知識都是經過有關部門和專家、學者多年篩選的良性知識。孩子們的求知空間非常有限,生活環境相對狹窄,成長過程相對單純,很少有機會受到精神污染。
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,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,世界各民族的多元化文化相繼涌入,孩子們的成長環境變得復雜了?;ヂ摼W上信息的多元化讓孩子們眼花繚亂,無所適從。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,孩子們又沒有能力進行篩選和鑒別。在孩子們頻繁接觸電腦的同時,大多數家長對計算機并不了解,相當一部分家長是“電腦盲”。我們的父母既不能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,又沒有能力幫孩子把關和篩選,孩子們在網絡上基本是放任自流,處于失控狀態。
互聯網帶來的信息革命和繼之而來的信息大爆炸,孕育出了很多新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。這些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也是處在萌芽階段,自身并不完善,需要有一個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。一個滾滾洪流的出現,必然會泥沙俱下,魚龍混雜。面對新生事物,成年人還不知所措,何況是世界觀還沒有形成的孩子呢?互聯網上游離著大量的色情、暴力、賭博、迷信和反動的信息,未成年人抵御誘惑和抗腐蝕的能力比較低,在網上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蝕率就高得多。如果家長懂得網絡,就比較容易引導和幫助孩子健康上網;如果沒有家長和教師的指導,孩子一個人在網吧是很難控制自己的。
神秘莫測、奇妙無窮、發展迅速的網絡科技,讓求知欲強烈的孩子們充滿了憧憬。伴隨著這種憧憬而來的瘋狂和陶醉,實際上是孩子們對未知世界好奇心的表露。我們的家長既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,又不能讓孩子放任自流;既不要驚惶失措,也不能等閑視之。
我在前面已經說過,這一代的青少年的父母大多生長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時期,社會原因導致他們文化層次比較低,思想比較保守,觀念比較陳舊;現在的青少年則出生在改革開放后,成長在互聯網時代,接受的是多元文化。完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環境,導致兩代人在觀念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,繼而難免產生巨大的鴻溝。這條鴻溝的出現讓我們的家長手足元措。怎樣面對互聯網時代,怎樣教育互聯網時代的孩子,是擺在這一代父母面前的全新課題。我們肩負著生命賦予的特殊使命,面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碰撞,我們既要讓孩子接受現代文明,又不能讓下一代遭受附著現代文明之上的“病毒”的侵害。
面對互聯網的挑戰,如果我們還抱著傳統的、僵化的、陳舊的觀念不放;如果我們不接受新事物,不研究新問題,不能盡快融入習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,我們必然要被淘汰。我們別無選擇,我們必須與時俱進,盡快認識網絡,熟悉網絡,以便更好的利用網絡。只有這樣,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節奏,才能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;反之,我們在孩子面前的任何指手畫腳都是盲目的,必然達不到預期的目的。
令人欣慰的是,國家加大打擊力度,凈化網絡環境,倡導綠色上網、健康上網的同時,已經啟動了“民族網絡游戲重點出版工程”,計劃在最短時間內推出100種民族網絡游戲,目的是將豐富博大的華夏文明和中華美德融入網絡游戲之中,使之成為教育青少年的下面教材,給青少年增加必要的精神營養,滿足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,以引領健康時尚的電子文化潮流,給青少年直正的網絡文化享受。